了解陶藝中的蟲蛀現象

在陶藝領域中,「蟲蛀」一詞並非指真正的昆蟲損害,而是指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通常出現在陶藝作品表面。這種現象往往與它的燒製過程和材料選擇有關,是陶藝家在創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種獨特挑戰。

蟲蛀在陶藝作品上的出現通常與燒製過程中的氧化或還原氣氛有關。這些小孔洞或裂紋的出現,往往是由於材料中含有的微小氣泡在高溫下爆裂所致,陶藝家會透過經驗控制窯溫,讓爆裂後的小孔可以順利地收縮,使作品盡可能呈現表面不刮手的狀態才是最理想的蟲蛀表現。

 

上圖為:台灣陶藝家 高偉能 火山泥蟲蛀親子茶碗 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216510309
 
 

蟲蛀的外觀特徵

 
蟲蛀的外觀特徵包括在釉面或陶瓷本體上出現的小孔或微小裂紋。這些孔洞通常非常細小,在仔細觀察下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分布狀態,別有一番趣味。
 
形成蟲蛀的過程
 
蟲蛀的形成通常與陶瓷的燒製溫度和氣氛有直接關係。在某些情況下,釉藥中的原料可能含有微小的氣泡或雜質,當這些氣泡在高溫下爆裂時,就會形成蟲蛀現象。也因為蟲蛀效果需要透過氣泡產生,因此在陶藝界又稱為發泡與縮鈾效果的表現。
 
>>與針孔的比較
蟲蛀現象常常與陶藝作品上的另一種現象「針孔」相混淆。針孔是由於釉面在燒製過程中未能完全融化而形成的小孔,釉料過於稀薄或燒製溫度不夠都有可能形成針孔的表現,它們通常比蟲蛀更為細小且分布落點更為均勻,如果是需要完整流釉的釉燒作品而非蟲蛀作品,有時候這樣的針孔會被視為微小的瑕疵表現。
 
蟲蛀與針孔的區別
 
蟲蛀與針孔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的成因和外觀。蟲蛀通常與材料的性質和燒製過程有關,是刻意為之的燒製方式,而針孔則更多與釉料和燒製條件影響相關。
 
蟲蛀效果的陶藝作品在燒製過程中有著特殊的挑戰和難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溫度控制
蟲蛀效果的形成往往與燒製過程中的溫度控制有密切關係。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影響到最終效果的呈現。溫度需要精準控制,以確保釉料能夠達到預期的物理和化學反應。
 
2. 釉料配方
製作出蟲蛀效果需要特殊的釉料配方。這種釉料可能包含能夠在高溫下產生氣泡或裂紋的成分,這些成分在燒製過程中會產生氣體,從而形成蟲蛀樣的紋理。
 
3. 氣氛控制
陶瓷的燒製氣氛(如氧化或還原氣氛)對於蟲蛀效果的形成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燒製氣氛會對釉料的化學反應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影響到紋理和顏色的表現。
 
4. 時間管理
燒製的時間長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過長或過短的燒製時間都可能對蟲蛀效果產生影響。
 
5. 實驗和調整
由於蟲蛀效果的燒製涉及多種變量,陶藝家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調整來找到最佳的燒製方法。
 
6. 技術熟練度
製作蟲蛀效果的陶藝作品需要陶藝家具備高度的技術熟練度和對材料性質的深刻理解。
 
蟲蛀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效果展現,更是陶藝家技術和創造力的結晶。這種昆蟲啃蝕的畫面,透過精確的溫度控制、釉料配方、氣氛調節和時間管理,展現出陶藝師對材料的理解和掌控。每一件帶有蟲蛀效果的作品,都是對陶藝家的挑戰與創新,為這些器物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和生命力。